南方供暖,到底在纠结什么?
关于“南方供暖”能人儿一定有很多疑问,首先就是祖国大地辽阔,没有供暖呢?为什么位置偏南就
现行南北供暖分界线制定于建国初期,基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的考虑,先解决更为迫切的北方供暖问题。不过,改革开放30多年来,随着国力增强,人民生活水平提高,我们已经有能力解决南方城市供暖问题。
尤其厄尔尼诺等现象导致极端气候频现,冰雪南移,南方城市供暖需求也越来越迫切。有关地方和部门正在考虑摆脱一刀切,根据当地气象条件、能源状况、居民生活习惯以及承担能力等因素,因地制宜确定供暖模式,让更多南方居民享受到供暖福利。
“冬季供暖”并非中国特色,属于全球问题。以德国为例,完善的供暖体制又是如何运行的呢?
放眼世界范围,许多发达国家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供暖体制。德国政府相继颁布房屋建筑结构和供热设施节能法规、暖气和热水根据实际耗用量来测量和结算费用的计量法规。这些法规实施后,德国全社会的供暖能耗整体下降了20%到30%,每年可因此节省66亿公斤焦炭或50多亿升的燃油,同时限制了二氧化碳的排放,促进了空气质量的改善。可见,增加能耗,加剧污染并非集中供暖的死结。
目前,对于我国“南方供暖”主要存在两方面争议,一是环境污染,二是资源浪费。南方供暖一旦推上日程,应从北方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呢?
北方集中供暖的模式,让居民冬季无忧的同时,也带来诸多损耗、污染问题。如管网热损耗、建筑热损耗等,还会严重影响城市空气质量——烧煤供暖已经成为北方雾霾的“元凶”之一,即便“煤改气”供暖也存在一定污染。专家建议,南方城市在供暖方面应吸取北方集中供暖的种种教训,尽量减少集中供暖或者放弃集中供暖。
南方一旦采用多元化的分散供暖方式,虽然可以减少环境压力,但分散供暖基本都是居民自己买单,对高收入家庭来说没有压力,但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“自我供暖”会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。